偶然在雅虎豆知識, 看到以下文章 頗有趣.
轉載至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7008071100126
回答者野人
有些人推測當動物數量太多, 部份會有自殺行為. 但這至今還是一個迷.
到底他們具體上是發生了甚麼變化導致自殺行為?人常以萬物之靈自居,認為人的本質跟動物離千百里遠,動物只為生存和繁殖,而人有別的訴求. 但動物自殺行為, 就正代表了個體的生存和繁殖的目的, 對動物來說亦不一定是不可動搖的.
老鼠亦有變相的間接自殺.當牠們身體極度痛苦,腦部會分泌痳痺物質,令老鼠昏迷失去知覺.但在動物界,昏迷和失去知覺亦意味著任由敵人殺食老鼠這機制, 就是寧脫離痛苦, 不惜失去生命.
我認為熊貓亦原本在慢性集體自殺. 原本生存環境發生變化, 並不足養活牠們, 於是牠們變成怠懶, 沒興趣交配. 如再不人工保護, 和再培殖竹林, 大概要保存物種, 要靠試管嬰兒了.
熊貓這個對人人認為的天然動物性(交配)的反叛, 是有啟發性的.天然動物性是否必定以生存和繁殖為第一位?
鯨魚和海豚擱淺不肯回海裡,可能就是有些事令他們不想回到生存環境.或身體出現問題, 甚至是引致集體盲從…..這跟人不是一樣嗎? (別忘記罪行和自殺新聞的傳染效應.)
大自然為何演化出會『自殺』的生物???
死亡是大自然的一個重要機制. 生和死的比率平衡著大自然的物資增減.一些死了, 另一些生. 在個體或物種都如是. 大自然無心,不會正評生命負評死亡, 認為生好死不好的是人.
生物的主要動力是生存嗎?不,是欲望!例如膛螂公在交配中會被膛螂母吃掉頭廬, 如果膛螂公曾見過同類有這樣的事發生, 它會不交配嗎?我相信不會動物和昆虫都有學習遠離危險的能力. 這是冒死追求欲望. 同一道理,
也可以冒死離開痛苦. 當離開痛苦成為最大的欲望.
那些感到仍值得追求生命快樂的生命便會努力留下. 跟人類一樣. 因此為了可以繼續享受高潮, 我每天都會努力生存下去. 多謝
盧葦28個月
1 week ago